尽管Python事实上并不是一门纯函数式编程语言,但它本身是一门多范型语言,并给了你足够的自由利用函数式编程的便利。函数式风格有着各种理论与实际上的好处(你可以在Python的文档中找到这个列表):
形式上可证
虽然这份列表已经描述得够清楚了,但我还是很喜欢Michael O.Church在他的文章"函数式程序极少腐坏(Functional programs rarely rot)"中对函数式编程的优点所作的描述。我在PyCon UA 2012期间的讲座"Functional Programming with Python"中谈论了在Python中使用函数式方式的内容。我也提到,在你尝试在Python中编写可读同时又可维护的函数式代码时,你会很快发现诸多问题。
fn.py类库就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尽管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对于希望从函数式编程方式中获取最大价值的开发者而言,它是一块"电池",即使是在命令式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程序中,也能够发挥作用。那么,它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Scala风格的Lambda定义
在Python中创建Lambda函数的语法非常冗长,来比较一下:
Python
map(lambda x: x*2, [1,2,3])
Scala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List(1,2,3).map(_*2)
Clojure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ap #(* % 2) '(1 2 3))
Haskell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ap (2*) [1,2,3]
受Scala的启发,Fn.py提供了一个特别的_对象以简化Lambda语法。
from fn import _
assert (_ + _)(10, 5) = 15
assert list(map(_ * 2, range(5))) == [0,2,4,6,8]
assert list(filter(_ < 10, [9,10,11])) == [9]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场景可以使用_:所有的算术操作、属性解析、方法调用及分片算法。如果你不确定你的函数具体会做些什么,你可以将结果打印出来:
from fn import _
print (_ + 2) # "(x1) => (x1 + 2)"
print (_ + _ * _) # "(x1, x2, x3) => (x1 + (x2 * x3))"
流(Stream)及无限序列的声明
Scala风格的惰性求值(Lazy-evaluated)流。其基本思路是:对每个新元素"按需"取值,并在所创建的全部迭代中共享计算出的元素值。Stream对象支持<<操作符,代表在需要时将新元素推入其中。
惰性求值流对无限序列的处理是一个强大的抽象。我们来看看在函数式编程语言中如何计算一个斐波那契序列。
Haskell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ibs = 0 : 1 : zipWith (+) fibs (tail fibs)
Clojure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def fib (lazy-cat [0 1] (map + fib (rest fib))))
Scala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def fibs: Stream[Int] =
0 #:: 1 #:: fibs.zip(fibs.tail).map{case (a,b) => a + b}
现在你可以在Python中使用同样的方式了:
from fn import Stream
from fn.iters import take, drop, map
from operator import add
f = Stream()
fib = f << [0, 1] << map(add, f, drop(1, f))
assert list(take(10, fib)) == [0,1,1,2,3,5,8,13,21,34]
assert fib[20] == 6765
assert list(fib[30:35]) == [832040,1346269,2178309,3524578,5702887]
蹦床(Trampolines)修饰符
fn.recur.tco是一个不需要大量栈空间分配就可以处理TCO的临时方案。让我们先从一个递归阶乘计算示例开始:
def fact(n):
if n == 0: return 1
return n * fact(n-1)
这种方式也能工作,但实现非常糟糕。为什么呢?因为它会递归式地保存之前的计算值以算出最终结果,因此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如果你对一个很大的n值(超过了sys.getrecursionlimit()的值)执行这个函数,CPython就会以此方式失败中止:
>>> import sys
>>> fact(sys.getrecursionlimit() * 2)
... many many lines of stacktrace ...
RuntimeError: 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这也是件好事,至少它避免了在你的代码中产生严重错误。
我们如何优化这个方案呢?答案很简单,只需改变函数以使用尾递归即可:
def fact(n, acc=1):
if n == 0: return acc
return fact(n-1, acc*n)
为什么这种方式更佳呢?因为你不需要保留之前的值以计算出最终结果。可以在Wikipedia上查看更多尾递归调用优化的内容。可是……Python的解释器会用和之前函数相同的方式执行这段函数,结果是你没得到任何优化。
fn.recur.tco为你提供了一种机制,使你可以使用"蹦床"方式获得一定的尾递归优化。同样的方式也使用在诸如Clojure语言中,主要思路是将函数调用序列转换为while循环。
from fn import recur
@recur.tco
def fact(n, acc=1):
if n == 0: return False, acc
return True, (n-1, acc*n)
@recur.tco是一个修饰符,能将你的函数执行转为while循环并检验其输出内容:
(False, result)代表运行完毕
函数式风格的错误处理
假设你有一个Request类,可以按照传入其中的参数名称得到对应的值。要想让其返回值格式为全大写、非空并且去除头尾空格的字符串,你需要这样写:
class Request(dict):
def parameter(self, name):
return self.get(name, None)
r = Request(testing="Fixed", empty=" ")
param = r.parameter("testing")
if param is None:
fixed = ""
else:
param = param.strip()
if len(param) == 0:
fixed = ""
else:
fixed = param.upper()
额,看上去有些古怪。用fn.monad.Option来修改你的代码吧,它代表了可选值,每个Option实例可代表一个Full或者Empty(这点也受到了Scala中Option的启发)。它为你编写长运算序列提供了简便的方法,并且去掉除了许多if/else语句块。
from operator import methodcaller
from fn.monad import optionable
class Request(dict):
@optionable
def parameter(self, name):
return self.get(name, None)
r = Request(testing="Fixed", empty=" ")
fixed = r.parameter("testing")
.map(methodcaller("strip"))
.filter(len)
.map(methodcaller("upper"))
.get_or("")
fn.monad.Option.or_call是个便利的方法,它允许你进行多次调用尝试以完成计算。例如,你有一个Request类,它有type,mimetype和url等几个可选属性,你需要使用最少一个属性值以分析它的"request类型":
from fn.monad import Option
request = dict(url="face.png", mimetype="PNG")
tp = Option \
.from_value(request.get("type", None)) \ # check "type" key first
.or_call(from_mimetype, request) \ # or.. check "mimetype" key
.or_call(from_extension, request) \ # or... get "url" and check extension
.get_or("application/undefined")
其余事项?
我仅仅描述了类库的一小部分,你还能够找到并使用以下功能:
22个附加的itertools代码段,以扩展内置module的功能的附加功能
正在进行中的工作
自从在Github上发布这个类库以来,我从社区中收到了许多审校观点、意见和建议,以及补丁和修复。我也在继续增强现有功能,并提供新的特性。近期的路线图包括以下内容:
为使用可迭代对象(iterable),如foldl,foldr增加更多操作符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其妻子章泽天最近成为了互联网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关他们“移民美国”和在美国购买豪宅的传言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然而,京东官方通过微博发言人发布的消息澄清了这些传言,称这些言论纯属虚假信息和蓄意捏造。
日前,据博主“@超能数码君老周”爆料,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预计将集体采购百万台规模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
据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公司ASML正看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负面影响。阿斯麦(ASML)CEO彼得·温宁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分享了他对中国大陆问题以及该公司面临的出口管制和保护主义的看法。彼得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对出口管制以及中荷经济关系的担忧。
今年早些时候,抖音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青桃”的 App,Slogan 为“看见你的热爱”,根据应用介绍可知,“青桃”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兴趣知识视频平台,由抖音官方出品的中长视频关联版本,整体风格有些类似B站。
日前,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转发了一份“世界各国地区拥车率排行榜”,同时,他发文表示:中国汽车普及率低于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每百户家庭仅17户有车。意大利世界排名第一,每十户中九户有车。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和 E 等抗氧化剂会激活一种机制,刺激癌症肿瘤中新血管的生长,帮助它们生长和扩散。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测试使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其智能手表的钢质底盘。消息传出后,3D系统一度大涨超10%,不过截至周三收盘,该股涨幅回落至2%以内。
9月2日,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秀才”账号被封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热议。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才”账号违反平台相关规定,已封禁。据知情人士透露,秀才近期被举报存在违法行为,这可能是他被封禁的部分原因。据悉,“秀才”年龄39岁,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抖音网红,粉丝数量超1200万。他曾被称为“中老年...
9月3日消息,亚马逊的一些股东,包括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一家养老基金,日前对亚马逊、其创始人贝索斯和其董事会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为 Project Kuiper 卫星星座项目购买发射服务时“违反了信义义务”。
据消息,为推广自家应用,苹果现推出了一个名为“Apps by Apple”的网站,展示了苹果为旗下产品(如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和 Apple TV)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特斯拉本周在美国大幅下调Model S和X售价,引发了该公司一些最坚定支持者的不满。知名特斯拉多头、未来基金(Future Fund)管理合伙人加里·布莱克发帖称,降价是一种“短期麻醉剂”,会让潜在客户等待进一步降价。
据外媒9月2日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称,尽管荷兰政府颁布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9月正式生效,但该公司已获得在2023年底以前向中国运送受限制芯片制造机器的许可。
近日,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苹果卫星服务提供商 Globalstar 近期向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支付 6400 万美元(约 4.65 亿元人民币)。用于在 2023-2025 年期间,发射卫星,进一步扩展苹果 iPhone 系列的 SOS 卫星服务。
据报道,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𝕏(推特)日前调整了隐私政策,允许 𝕏 使用用户发布的信息来训练其人工智能(AI)模型。新的隐私政策将于 9 月 29 日生效。新政策规定,𝕏可能会使用所收集到的平台信息和公开可用的信息,来帮助训练 𝕏 的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模型。
9月2日,荣耀CEO赵明在采访中谈及华为手机回归时表示,替老同事们高兴,觉得手机行业,由于华为的回归,让竞争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魅力,对行业来说也是件好事。
《自然》3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名为Swift的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驾驶无人机的能力可在真实世界中一对一冠军赛里战胜人类对手。
近日,非营利组织纽约真菌学会(NYMS)发出警告,表示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各种AI生成的蘑菇觅食科普书籍,其中存在诸多错误。
社交媒体平台𝕏(原推特)新隐私政策提到:“在您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出于安全、安保和身份识别目的收集和使用您的生物识别信息。”
202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各大企业都带来了最新的理念和产品,而高端化、本土化的中国产品正在不断吸引欧洲等国际市场的目光。
罗永浩日前在直播中吐槽苹果即将推出的 iPhone 新品,具体内容为:“以我对我‘子公司’的了解,我认为 iPhone 15 跟 iPhone 14 不会有什么区别的,除了序(列)号变了,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这个‘臭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