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总结Vue性能优化方式及原理

发表于 3年以前  | 总阅读数:953 次

前言

我们在使用 Vue 或其他框架的日常开发中,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一些性能问题,尽管 Vue 内部已经帮助我们做了许多优化,但是还是有些问题是需要我们主动去避免的。我在我的日常开中,以及网上各种大佬的文章中总结了一些容易产生性能问题的场景以及针对这些问题优化的技巧,这篇文章就来探讨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使用v-slot:slotName,而不是slot="slotName"

v-slot是 2.6 新增的语法,具体可查看:Vue2.6,2.6 发布已经是快两年前的事情了,但是现在仍然有不少人仍然在使用slot="slotName"这个语法。虽然这两个语法都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是内部的逻辑确实不一样的,下面来看下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先来看下这两种语法分别会被编译成什么:

使用新的写法,对于父组件中的以下模板:

<child>
  <template v-slot:name>{{name}}</template>
</child>
复制代码

会被编译成:

function render() {
  with (this) {
    return _c('child', {
      scopedSlots: _u([
        {
          key: 'name',
          fn: function () {
            return [_v(_s(name))]
          },
          proxy: true
        }
      ])
    })
  }
}
复制代码

使用旧的写法,对于以下模板:

<child>
  <template slot="name">{{name}}</template>
</child>
复制代码

会被编译成:

function render() {
  with (this) {
    return _c(
      'child',
      [
        _c(
          'template',
          {
            slot: 'name'
          },
          [_v(_s(name))]
        )
      ],
    )
  }
}
复制代码
通过编译后的代码可

通过编译后的代码可以发现,旧的写法是将插槽内容作为 children 渲染的,会在父组件的渲染函数中创建,插槽内容的依赖会被父组件收集(name 的 dep 收集到父组件的渲染 watcher),而新的写法将插槽内容放在了 scopedSlots 中,会在子组件的渲染函数中调用,插槽内容的依赖会被子组件收集(name 的 dep 收集到子组件的渲染 watcher),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当我们修改 name 这个属性时,旧的写法是调用父组件的更新(调用父组件的渲染 watcher),然后在父组件更新过程中调用子组件更新(prePatch => updateChildComponent),而新的写法则是直接调用子组件的更新(调用子组件的渲染 watcher)。

这样一来,旧的写法在更新时就多了一个父组件更新的过程,而新的写法由于直接更新子组件,就会更加高效,性能更好,所以推荐始终使用v-slot:slotName语法。

使用计算属性

这一点已经被提及很多次了,计算属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可以被缓存的,这个缓存指的是只要它的依赖的不发生改变,它就不会被重新求值,再次访问时会直接拿到缓存的值,在做一些复杂的计算时,可以极大提升性能。可以看以下代码:

<template>
  <div>{{superCount}}</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count: 1
      }
    },
    computed: {
      superCount() {
        let superCount = this.count
        // 假设这里有个复杂的计算
        for (let i = 0; i < 10000; i++) {
          superCount++
        }
        return superCount
      }
    }
  }
</script>
复制代码

这个例子中,在 created、mounted 以及模板中都访问了 superCount 属性,这三次访问中,实际上只有第一次即created时才会对 superCount 求值,由于 count 属性并未改变,其余两次都是直接返回缓存的 value,对于计算属性更加详细的介绍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Vue computed 是如何实现的?。

使用函数式组件

对于某些组件,如果我们只是用来显示一些数据,不需要管理状态,监听数据等,那么就可以用函数式组件。函数式组件是无状态的,无实例的,在初始化时不需要初始化状态,不需要创建实例,也不需要去处理生命周期等,相比有状态组件,会更加轻量,同时性能也更好。具体的函数式组件使用方式可参考官方文档:函数式组件

我们可以写一个简单的 demo 来验证下这个优化:

// UserProfile.vue
<template>
  <div class="user-profile">{{ nam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props: ['name'],
    data() {
      return {}
    },
    methods: {}
  }
</script>
<style scoped></style>

// App.vue
<template>
  <div id="app">
    <UserProfile v-for="item in list" :key="item" :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UserProfile from './components/UserProfile'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components: { UserProfile },
    data() {
      return {
        list: Array(500)
          .fill(null)
          .map((_, idx) => 'Test' + idx)
      }
    },
    beforeMount() {
      this.start = Date.now()
    },
    mounted() {
      console.log('用时:', Date.now() - this.start)
    }
  }
</script>

<style></style>
复制代码

UserProfile 这个组件只渲染了 props 的 name,然后在 App.vue 中调用 500 次,统计从 beforeMount 到 mounted 的耗时,即为 500 个子组件(UserProfile)初始化的耗时。

经过我多次尝试后,发现耗时一直在 30ms 左右,那么现在我们再把改成 UserProfile 改成函数式组件:

<template functional>
  <div class="user-profile">{{ props.name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此时再经过多次尝试后,初始化的耗时一直在 10-15ms,这些足以说明函数式组件比有状态组件有着更好的性能。

结合场景使用 v-show 和 v-if

以下是两个使用 v-show 和 v-if 的模板

<template>
  <div>
    <UserProfile :user="user1" v-if="visible" />
    <button @click="visible = !visible">toggle</button>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template>
  <div>
    <UserProfile :user="user1" v-show="visible" />
    <button @click="visible = !visible">toggle</button>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这两者的作用都是用来控制某些组件或 DOM 的显示 / 隐藏,在讨论它们的性能差异之前,先来分析下这两者有何不同。其中,v-if 的模板会被编译成:

function render() {
  with (this) {
    return _c(
      'div',
      [
        visible
          ? _c('UserProfile', {
              attrs: {
                user: user1
              }
            })
          : _e(),
        _c(
          'button',
          {
            on: {
              click: function ($event) {
                visible = !visible
              }
            }
          },
          [_v('toggle')]
        )
      ],
    )
  }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v-if 的部分被转换成了一个三元表达式,visible 为 true 时,创建一个 UserProfile 的 vnode,否则创建一个空 vnode,在 patch 的时候,新旧节点不一样,就会移除旧的节点或创建新的节点,这样的话UserProfile也会跟着创建 / 销毁。如果UserProfile组件里有很多 DOM,或者要执行很多初始化 / 销毁逻辑,那么随着 visible 的切换,势必会浪费掉很多性能。这个时候就可以用 v-show 进行优化,我们来看下 v-show 编译后的代码:

function render() {
  with (this) {
    return _c(
      'div',
      [
        _c('UserProfile', {
          directives: [
            {
              name: 'show',
              rawName: 'v-show',
              value: visible,
              expression: 'visible'
            }
          ],
          attrs: {
            user: user1
          }
        }),
        _c(
          'button',
          {
            on: {
              click: function ($event) {
                visible = !visible
              }
            }
          },
          [_v('toggle')]
        )
      ],
    )
  }
}
复制代码

v-show被编译成了directives,实际上,v-show 是一个 Vue 内部的指令,在这个指令的代码中,主要执行了以下逻辑:

el.style.display = value ? el.__vOriginalDisplay : 'none'
复制代码

它其实是通过切换元素的 display 属性来控制的,和 v-if 相比,不需要在 patch 阶段创建 / 移除节点,只是根据v-show上绑定的值来控制 DOM 元素的style.display属性,在频繁切换的场景下就可以节省很多性能。

但是并不是说v-show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替换v-if,如果初始值是false时,v-if并不会创建隐藏的节点,但是v-show会创建,并通过设置style.display='none'来隐藏,虽然外表看上去这个 DOM 都是被隐藏的,但是v-show已经完整的走了一遍创建的流程,造成了性能的浪费。

所以,v-if的优势体现在初始化时,v-show体现在更新时,当然并不是要求你绝对按照这个方式来,比如某些组件初始化时会请求数据,而你想先隐藏组件,然后在显示时能立刻看到数据,这时候就可以用v-show,又或者你想每次显示这个组件时都是最新的数据,那么你就可以用v-if,所以我们要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去选一个合适的方式。

使用 keep-alive

在动态组件的场景下:

<template>
  <div>
    <component :is="currentComponent" />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这个时候有多个组件来回切换,currentComponent每变一次,相关的组件就会销毁 / 创建一次,如果这些组件比较复杂的话,就会造成一定的性能压力,其实我们可以使用 keep-alive 将这些组件缓存起来:

<template>
  <div>
    <keep-alive>
      <component :is="currentComponent" />
    </keep-alive>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keep-alive的作用就是将它包裹的组件在第一次渲染后就缓存起来,下次需要时就直接从缓存里面取,避免了不必要的性能浪费,在讨论上个问题时,说的是v-show初始时性能压力大,因为它要创建所有的组件,其实可以用keep-alive优化下:

<template>
  <div>
    <keep-alive>
      <UserProfileA v-if="visible" />
      <UserProfileB v-else />
    </keep-alive>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这样的话,初始化时不会渲染UserProfileB组件,当切换visible时,才会渲染UserProfileB组件,同时被keep-alive缓存下来,频繁切换时,由于是直接从缓存中取,所以会节省很多性能,所以这种方式在初始化和更新时都有较好的性能。

但是keep-alive并不是没有缺点,组件被缓存时会占用内存,属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取舍,在实际开发中要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方式。

避免 v-for 和 v-if 同时使用

这一点是 Vue 官方的风格指南中明确指出的一点:Vue 风格指南

如以下模板:

<ul>
  <li v-for="user in users" v-if="user.isActive" :key="user.id">
    {{ user.name }}
  </li>
</ul>
复制代码

会被编译成:

// 简化版
function render() {
  return _c(
    'ul',
    this.users.map((user) => {
      return user.isActive
        ? _c(
            'li',
            {
              key: user.id
            },
            [_v(_s(user.name))]
          )
        : _e()
    }),
  )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这里是先遍历(v-for),再判断(v-if),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有一万条数据,其中只有 100 条是isActive状态的,你只希望显示这 100 条,但是实际在渲染时,每一次渲染,这一万条数据都会被遍历一遍。比如你在这个组件内的其他地方改变了某个响应式数据时,会触发重新渲染,调用渲染函数,调用渲染函数时,就会执行到上面的代码,从而将这一万条数据遍历一遍,即使你的users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此场景下你可以用计算属性代替:

<template>
  <div>
    <ul>
      <li v-for="user in activeUsers" :key="user.id">{{ user.name }}</li>
    </ul>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
    computed: {
      activeUsers() {
        return this.users.filter((user) => user.isActive)
      }
    }
  }
</script>
复制代码

这样只会在users发生改变时才会执行这段遍历的逻辑,和之前相比,避免了不必要的性能浪费。

始终为 v-for 添加 key,并且不要将 index 作为的 key

这一点是 Vue 风格指南中明确指出的一点,同时也是面试时常问的一点,很多人都习惯的将 index 作为 key,这样其实是不太好的,index 作为 key 时,将会让 diff 算法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带来一些性能问题,你可以看下 ssh 大佬的文章,深入分析下,为什么 Vue 中不要用 index 作为 key。在这里我也通过一个例子来简单说明下当 index 作为 key 时是如何影响性能的。

看下这个例子:

const Item = {
  name: 'Item',
  props: ['message', 'color'],
  render(h) {
    debugger
    console.log('执行了Item的render')
    return h('div', { style: { color: this.color } }, [this.message])
  }
}

new Vue({
  name: 'Parent',
  template: `
  <div @click="reverse" class="list">
    <Item
      v-for="(item,index) in list"
      :key="item.id"
      :message="item.message"
      :color="item.color"
    />
  </div>`,
  components: { Item },
  data() {
    return {
      list: [
        { id: 'a', color: '#f00', message: 'a' },
        { id: 'b', color: '#0f0', message: 'b' }
      ]
    }
  },
  methods: {
    reverse() {
      this.list.reverse()
    }
  }
}).$mount('#app')
复制代码

这里有一个 list,会渲染出来a b,点击后会执行reverse方法将这个 list 颠倒下顺序,你可以将这个例子复制下来,在自己的电脑上看下效果。

我们先来分析用id作为 key 时,点击时会发生什么,

由于 list 发生了改变,会触发Parent组件的重新渲染,拿到新的vnode,和旧的vnode去执行patch,我们主要关心的就是patch过程中的updateChildren逻辑,updateChildren就是对新旧两个children执行diff算法,使尽可能地对节点进行复用,对于我们这个例子而言,此时旧的children是:

;[
  {
    tag: 'Item',
    key: 'a',
    propsData: {
      color: '#f00',
      message: '红色'
    }
  },
  {
    tag: 'Item',
    key: 'b',
    propsData: {
      color: '#0f0',
      message: '绿色'
    }
  }
]
复制代码

执行reverse后的新的children是:

;[
  {
    tag: 'Item',
    key: 'b',
    propsData: {
      color: '#0f0',
      message: '绿色'
    }
  },
  {
    tag: 'Item',
    key: 'a',
    propsData: {
      color: '#f00',
      message: '红色'
    }
  }
]
复制代码

此时执行updateChildrenupdateChildren会对新旧两组 children 节点的循环进行对比:

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if (isUndef(oldStartVnode)) {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 Vnode has been moved left
  } else if (isUndef(oldEndVnode)) {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 对新旧节点执行patchVnode
    // 移动指针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 对新旧节点执行patchVnode
    // 移动指针
  }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 对新旧节点执行patchVnode
    // 移动oldStartVnode节点
    // 移动指针
  }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 对新旧节点执行patchVnode
    // 移动oldEndVnode节点
    // 移动指针
  } else {
    //...
  }
}
复制代码

通过sameVnode判断两个节点是相同节点的话,就会执行相应的逻辑:

function sameVnode(a, b) {
  return (
    a.key === b.key &&
    ((a.tag === b.tag &&
      a.isComment === b.isComment &&
      isDef(a.data) === isDef(b.data) &&
      sameInputType(a, b)) ||
      (isTrue(a.isAsyncPlaceholder) &&
        a.asyncFactory === b.asyncFactory &&
        isUndef(b.asyncFactory.error)))
  )
}
复制代码

sameVnode主要就是通过 key 去判断,由于我们颠倒了 list 的顺序,所以第一轮对比中: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成立,即旧的首节点和新的尾节点是同一个节点,此时会执行patchVnode逻辑,patchVnode中会执行prePatchprePatch中会更新 props,此时我们的两个节点的propsData是相同的,都为{color: '#0f0',message: '绿色'},这样的话Item组件的 props 就不会更新,Item也不会重新渲染。再回到updateChildren中,会继续执行"移动oldStartVnode节点"的操作,将 DOM 元素。移动到正确位置,其他节点对比也是同样的流程。

可以发现,在整个流程中,只是移动了节点,并没有触发 Item 组件的重新渲染,这样实现了节点的复用。

我们再来看下使用index作为 key 的情况,使用index时,旧的children是:

;[
  {
    tag: 'Item',
    key: 0,
    propsData: {
      color: '#f00',
      message: '红色'
    }
  },
  {
    tag: 'Item',
    key: 1,
    propsData: {
      color: '#0f0',
      message: '绿色'
    }
  }
]
复制代码

执行reverse后的新的children是:

;[
  {
    tag: 'Item',
    key: 0,
    propsData: {
      color: '#0f0',
      message: '绿色'
    }
  },
  {
    tag: 'Item',
    key: 1,
    propsData: {
      color: '#f00',
      message: '红色'
    }
  }
]
复制代码

这里和id作为 key 时的节点就有所不同了,虽然我们把 list 顺序颠倒了,但是 key 的顺序却没变,在updateChildren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将会成立,即旧的首节点和新的首节点相同,此时执行patchVnode -> prePatch -> 更新props,这个时候旧的 propsData 是{color: '#f00',message: '红色'},新的 propsData 是{color: '#0f0',message: '绿色'},更新过后,Item 的 props 将会发生改变,会触发 Item 组件的重新渲染

这就是 index 作为 key 和 id 作为 key 时的区别,id 作为 key 时,仅仅是移动了节点,并没有触发 Item 的重新渲染。index 作为 key 时,触发了 Item 的重新渲染,可想而知,当 Item 是一个复杂的组件时,必然会引起性能问题。

上面的流程比较复杂,涉及的也比较多,可以拆开写好几篇文章,有些地方我只是简略的说了一下,如果你不是很明白的话,你可以把上面的例子复制下来,在自己的电脑上调式,我在 Item 的渲染函数中加了打印日志和 debugger,你可以分别用 id 和 index 作为 key 尝试下,你会发现 id 作为 key 时,Item 的渲染函数没有执行,但是 index 作为 key 时,Item 的渲染函数执行了,这就是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延迟渲染

延迟渲染就是分批渲染,假设我们某个页面里有一些组件在初始化时需要执行复杂的逻辑:

<template>
  <div>
    <!-- Heavy组件初始化时需要执行很复杂的逻辑,执行大量计算 -->
    <Heavy1 />
    <Heavy2 />
    <Heavy3 />
    <Heavy4 />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这将会占用很长时间,导致帧数下降、卡顿,其实可以使用分批渲染的方式来进行优化,就是先渲染一部分,再渲染另一部分:

参考黄轶老师揭秘 Vue.js 九个性能优化技巧中的代码:

<template>
  <div>
    <Heavy v-if="defer(1)" />
    <Heavy v-if="defer(2)" />
    <Heavy v-if="defer(3)" />
    <Heavy v-if="defer(4)" />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displayPriority: 0
    }
  },
  mounted() {
    this.runDisplayPriority()
  },
  methods: {
    runDisplayPriority() {
      const step = () => {
        requestAnimationFrame(() => {
          this.displayPriority++
          if (this.displayPriority < 10) {
            step()
          }
        })
      }
      step()
    },
    defer(priority) {
      return this.displayPriority >= priority
    }
  }
}
</script>

复制代码

其实原理很简单,主要是维护displayPriority变量,通过requestAnimationFrame在每一帧渲染时自增,然后我们就可以在组件上通过v-if="defer(n)"使displayPriority增加到某一值时再渲染,这样就可以避免 js 执行时间过长导致的卡顿问题了。

使用非响应式数据

在 Vue 组件初始化数据时,会递归遍历在 data 中定义的每一条数据,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将数据改成响应式,这就意味着如果 data 中的数据量很大的话,在初始化时将会使用很长的时间去执行Object.defineProperty, 也就会带来性能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强制使数据变为非响应式,从而节省时间,看下这个例子:

<template>
  <div>
    <ul>
      <li v-for="item in heavyData" :key="item.id">{{ item.name }}</li>
    </ul>
  </div>
</template>

<script>
// 一万条数据
const heavyData = Array(10000)
  .fill(null)
  .map((_, idx) => ({ name: 'test', message: 'test', id: idx }))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heavyData: heavyData
    }
  },
  beforeCreate() {
    this.start = Date.now()
  },
  created() {
    console.log(Date.now() - this.start)
  }
}
</script>
复制代码

heavyData中有一万条数据,这里统计了下从beforeCreatecreated经历的时间,对于这个例子而言,这个时间基本上就是初始化数据的时间。

我在我个人的电脑上多次测试,这个时间一直在40-50ms,然后我们通过Object.freeze()方法,将heavyData变为非响应式的再试下:

//...
data() {
  return {
    heavyData: Object.freeze(heavyData)
  }
}
//...
复制代码

改完之后再试下,初始化数据的时间变成了0-1ms,快了有40ms,这40ms都是递归遍历heavyData执行Object.defineProperty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Object.freeze()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对某一对象使用Object.freeze()后,将不能向这个对象添加新的属性,不能删除已有属性,不能修改该对象已有属性的可枚举性、可配置性、可写性,以及不能修改已有属性的值。

而 Vue 在将数据改造成响应式之前有个判断:

export function observe(value, asRootData) {
  // ...省略其他逻辑
  if (
    shouldObserve &&
    !isServerRendering() &&
    (Array.isArray(value) || isPlainObject(value)) &&
    Object.isExtensible(value) &&
    !value._isVue
  ) {
    ob = new Observer(value)
  }
  // ...省略其他逻辑
}
复制代码

这个判断条件中有一个Object.isExtensible(value),这个方法是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可扩展的,由于我们使用了Object.freeze(),这里肯定就返回了false,所以就跳过了下面的过程,自然就省了很多时间。

实际上,不止初始化数据时有影响,你可以用上面的例子统计下从createdmounted所用的时间,在我的电脑上不使用Object.freeze()时,这个时间是60-70ms,使用Object.freeze()后降到了40-50ms,这是因为在渲染函数中读取heavyData中的数据时,会执行到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定义的getter方法,Vue 在这里做了一些收集依赖的处理,肯定就会占用一些时间,由于使用了Object.freeze()后的数据是非响应式的,没有了收集依赖的过程,自然也就节省了性能。

由于访问响应式数据会走到自定义 getter 中并收集依赖,所以平时使用时要避免频繁访问响应式数据,比如在遍历之前先将这个数据存在局部变量中,尤其是在计算属性、渲染函数中使用,关于这一点更具体的说明,你可以看黄奕老师的这篇文章:Local variables

但是这样做也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样会导致heavyData下的数据都不是响应式数据,你对这些数据使用computedwatch等都不会产生效果,不过通常来说这种大量的数据都是展示用的,如果你有特殊的需求,你可以只对这种数据的某一层使用Object.freeze(),同时配合使用上文中的延迟渲染、函数式组件等,可以极大提升性能。

模板编译和渲染函数、JSX 的性能差异

Vue 项目不仅可以使用 SFC 的方式开发,也可以使用渲染函数或 JSX 开发,很多人认为仅仅是只是开发方式不同,却不知这些开发方式之间也有性能差异,甚至差异很大,这一节我就找些例子来说明下,希望你以后在选择开发方式时有更多衡量的标准。

其实 Vue2 模板编译中的性能优化不多,Vue3 中有很多,Vue3 通过编译和运行时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很大的性能,但是由于本篇文章讲的是 Vue2 的性能优化,并且 Vue2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使用,所以我就挑 Vue2 模板编译中的一点来说下。

静态节点

下面这个模板:

<div>你好! <span>Hello</span></div>
复制代码

会被编译成:

function render() {
  with (this) {
    return _m(0)
  }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和普通的渲染函数是有些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下为什么会编译成这样的代码。

Vue 的编译会经过optimize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标记静态节点,具体内容可以看黄奕老师写的这个文档:Vue2 编译 - optimize 标记静态节点。

codegen阶段判断到静态节点的标记会走到genStatic的分支:

function genStatic(el, state) {
  el.staticProcessed = true
  const originalPreState = state.pre
  if (el.pre) {
    state.pre = el.pre
  }
  state.staticRenderFns.push(`with(this){return ${genElement(el, state)}}`)
  state.pre = originalPreState
  return `_m(${state.staticRenderFns.length - 1}${
    el.staticInFor ? ',true' : ''
  })`
}
复制代码

这里就是生成代码的关键逻辑,这里会把渲染函数保存在staticRenderFns里,然后拿到当前值的下标生成_m函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得到_m(0)

这个_m其实是renderStatic的缩写:

export function renderStatic(index, isInFor) {
  const cached = this._staticTrees || (this._staticTrees = [])
  let tree = cached[index]
  if (tree && !isInFor) {
    return tree
  }
  tree = cached[index] = this.$options.staticRenderFns[index].call(
    this._renderProxy,
    null,
    this
  )
  markStatic(tree, `__static__${index}`, false)
  return tree
}

function markStatic(tree, key) {
  if (Array.isArray(tree)) {
    for (let i = 0; i < tree.length; i++) {
      if (tree[i] && typeof tree[i] !== 'string') {
        markStaticNode(tree[i], `${key}_${i}`, isOnce)
      }
    }
  } else {
    markStaticNode(tree, key, isOnce)
  }
}

function markStaticNode(node, key, isOnce) {
  node.isStatic = true
  node.key = key
  node.isOnce = isOnce
}
复制代码

renderStatic的内部实现比较简单,先是获取到组件实例的_staticTrees,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然后尝试从_staticTrees上获取之前缓存的节点,获取到的话就直接返回,否则就从staticRenderFns上获取到对应的渲染函数执行并将结果缓存到_staticTrees上,这样下次再进入这个函数时就会直接从缓存上返回结果。

拿到节点后还会通过markStatic将节点打上isStatic等标记,标记为isStatic的节点会直接跳过patchVnode阶段,因为静态节点是不会变的,所以也没必要 patch,跳过 patch 可以节省性能。

通过编译和运行时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提升应用性能,这是渲染函数 / JSX 很难达到的,当然不是说不能用 JSX,相比于模板,JSX 更加灵活,两者有各自的使用场景。在这里写这些是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技术选型的标准。

Vue2 的编译优化除了静态节点,还有插槽,createElement 等。

Vue3 的模板编译优化

相比于 Vue2,Vue3 中的模板编译优化更加突出,性能提升的更多,由于涉及的比较多,本篇文章写不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这些文章:Vue3 Compiler 优化细节,如何手写高性能渲染函数,[聊聊 Vue.js 3.0 的模板编译优化] ,以及尤雨溪的解读视频:Vue 之父尤雨溪深度解读 Vue3.0 的开发思路,以后我也会单独写一些文章分析 Vue3 的模板编译优化。

总结

希望你能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一些常见的 Vue 性能优化方式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在日常开发中不仅要能写出代码,还要能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 坏处是什么,避免写出容易产生性能问题的代码。

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不是全部的优化方式。除了文章涉及的这些,还有打包优化、异步加载,懒加载等等。性能优化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需要你结合项目分析出性能瓶颈,找到问题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你肯定能发掘出更多优化方式。

最后,这篇文章写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麻烦点个赞⭐,支持下,感谢!

本文由哈喽比特于3年以前收录,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TeJaj06C_7b3ZhBvW3NBJw

 相关推荐

刘强东夫妇:“移民美国”传言被驳斥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和其妻子章泽天最近成为了互联网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关他们“移民美国”和在美国购买豪宅的传言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然而,京东官方通过微博发言人发布的消息澄清了这些传言,称这些言论纯属虚假信息和蓄意捏造。

发布于:1年以前  |  808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博主曝三大运营商,将集体采购百万台华为Mate60系列

日前,据博主“@超能数码君老周”爆料,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预计将集体采购百万台规模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

发布于:1年以前  |  770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ASML CEO警告:出口管制不是可行做法,不要“逼迫中国大陆创新”

据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公司ASML正看到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负面影响。阿斯麦(ASML)CEO彼得·温宁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分享了他对中国大陆问题以及该公司面临的出口管制和保护主义的看法。彼得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对出口管制以及中荷经济关系的担忧。

发布于:1年以前  |  756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抖音中长视频App青桃更名抖音精选,字节再发力对抗B站

今年早些时候,抖音悄然上线了一款名为“青桃”的 App,Slogan 为“看见你的热爱”,根据应用介绍可知,“青桃”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兴趣知识视频平台,由抖音官方出品的中长视频关联版本,整体风格有些类似B站。

发布于:1年以前  |  648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威马CDO:中国每百户家庭仅17户有车

日前,威马汽车首席数据官梅松林转发了一份“世界各国地区拥车率排行榜”,同时,他发文表示:中国汽车普及率低于非洲国家尼日利亚,每百户家庭仅17户有车。意大利世界排名第一,每十户中九户有车。

发布于:1年以前  |  589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研究发现维生素 C 等抗氧化剂会刺激癌症生长和转移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和 E 等抗氧化剂会激活一种机制,刺激癌症肿瘤中新血管的生长,帮助它们生长和扩散。

发布于:1年以前  |  449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苹果据称正引入3D打印技术,用以生产智能手表的钢质底盘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测试使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其智能手表的钢质底盘。消息传出后,3D系统一度大涨超10%,不过截至周三收盘,该股涨幅回落至2%以内。

发布于:1年以前  |  446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千万级抖音网红秀才账号被封禁

9月2日,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秀才”账号被封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热议。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才”账号违反平台相关规定,已封禁。据知情人士透露,秀才近期被举报存在违法行为,这可能是他被封禁的部分原因。据悉,“秀才”年龄39岁,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抖音网红,粉丝数量超1200万。他曾被称为“中老年...

发布于:1年以前  |  445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亚马逊股东起诉公司和贝索斯,称其在购买卫星发射服务时忽视了 SpaceX

9月3日消息,亚马逊的一些股东,包括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一家养老基金,日前对亚马逊、其创始人贝索斯和其董事会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为 Project Kuiper 卫星星座项目购买发射服务时“违反了信义义务”。

发布于:1年以前  |  444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苹果上线AppsbyApple网站,以推广自家应用程序

据消息,为推广自家应用,苹果现推出了一个名为“Apps by Apple”的网站,展示了苹果为旗下产品(如 iPhone、iPad、Apple Watch、Mac 和 Apple TV)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

发布于:1年以前  |  442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特斯拉美国降价引发投资者不满:“这是短期麻醉剂”

特斯拉本周在美国大幅下调Model S和X售价,引发了该公司一些最坚定支持者的不满。知名特斯拉多头、未来基金(Future Fund)管理合伙人加里·布莱克发帖称,降价是一种“短期麻醉剂”,会让潜在客户等待进一步降价。

发布于:1年以前  |  441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拿到许可,继续对华出口

据外媒9月2日报道,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称,尽管荷兰政府颁布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新规9月正式生效,但该公司已获得在2023年底以前向中国运送受限制芯片制造机器的许可。

发布于:1年以前  |  437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马斯克与库克首次隔空合作:为苹果提供卫星服务

近日,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苹果卫星服务提供商 Globalstar 近期向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 支付 6400 万美元(约 4.65 亿元人民币)。用于在 2023-2025 年期间,发射卫星,进一步扩展苹果 iPhone 系列的 SOS 卫星服务。

发布于:1年以前  |  430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𝕏(推特)调整隐私政策,可拿用户发布的信息训练 AI 模型

据报道,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𝕏(推特)日前调整了隐私政策,允许 𝕏 使用用户发布的信息来训练其人工智能(AI)模型。新的隐私政策将于 9 月 29 日生效。新政策规定,𝕏可能会使用所收集到的平台信息和公开可用的信息,来帮助训练 𝕏 的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模型。

发布于:1年以前  |  428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荣耀CEO谈华为手机回归:替老同事们高兴,对行业也是好事

9月2日,荣耀CEO赵明在采访中谈及华为手机回归时表示,替老同事们高兴,觉得手机行业,由于华为的回归,让竞争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魅力,对行业来说也是件好事。

发布于:1年以前  |  423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AI操控无人机能力超越人类冠军

《自然》3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个名为Swift的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驾驶无人机的能力可在真实世界中一对一冠军赛里战胜人类对手。

发布于:1年以前  |  423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AI生成的蘑菇科普书存在可致命错误

近日,非营利组织纽约真菌学会(NYMS)发出警告,表示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上,充斥着各种AI生成的蘑菇觅食科普书籍,其中存在诸多错误。

发布于:1年以前  |  420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社交媒体平台𝕏计划收集用户生物识别数据与工作教育经历

社交媒体平台𝕏(原推特)新隐私政策提到:“在您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出于安全、安保和身份识别目的收集和使用您的生物识别信息。”

发布于:1年以前  |  411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国产扫地机器人热销欧洲,国产割草机器人抢占欧洲草坪

202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各大企业都带来了最新的理念和产品,而高端化、本土化的中国产品正在不断吸引欧洲等国际市场的目光。

发布于:1年以前  |  406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罗永浩吐槽iPhone15和14不会有区别,除了序列号变了

罗永浩日前在直播中吐槽苹果即将推出的 iPhone 新品,具体内容为:“以我对我‘子公司’的了解,我认为 iPhone 15 跟 iPhone 14 不会有什么区别的,除了序(列)号变了,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这个‘臭厨子’。

发布于:1年以前  |  398次阅读  |  详细内容 »
 目录